/News details
2021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
  • 中国档案学会
  • 2021-12-22
  • 7834次
  • 字体大小:

    12月19日,由中国档案学会、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主办的“2021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以视频会议形式顺利召开。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理事长许芳铭、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理事长杨成斌、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小军主持。

1.jpg

2.jpg

3.jpg


付华指出,在过去的30年中,两岸档案工作者能够战胜重重困难、风雨无阻地相会于两岸档案学术交流舞台,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一曰通,二曰情,三曰融。“通”就是言语的交流、心灵的沟通,“通”而相识、相知;“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心中对彼此的那份念想;“融”就是交融、融合,通而有情,情深而融。两岸档案工作者有相同的使命,要保护好、利用好我们的档案资源,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促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为使两岸档案学术交流的平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延伸,付华提出了三个建议,即要吸收新生代力量,创新交流形式,丰富交流内容。

许芳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此次视频会议突破了两岸档案工作者在时空上的距离,展示了大家为30年长长久久的交流而做出的积极努力,是未来开启新的30年的契机。

杨成斌指出,两岸学者30年来坦诚交流、相互切磋、求同存异,在档案和文献保存、保护、利用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为两岸档案界和图书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他表示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将继续秉承一贯的宗旨,致力于缩微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

杨冬权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学术交流会议表明了两岸档案与缩微界的交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此次学术交流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必将是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

此次学术交流会共分四场进行,交流学术论文13篇,其中中国档案学会交流5篇,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交流3篇,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交流5篇。



1


第一场学术交流由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小军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拥军进行点评。

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理事长许芳铭以《政府机关电子档案管理与计算机鉴识之关联》为题进行了首场交流发言。他首先阐明数位证据特性,接着指出电子档案管理及计算机鉴识均以维护数位证据为目标,区别是前者重点在于前端的整理与应用,后者重点在于后端的档案复原,最后指出电子档案管理与计算机鉴识是政府机关和档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方向。

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河北大学档案系主任李颖以《数字时代档案价值实现研究》为题,从本体层、诉求层和服务层分析了数据时代档案价值实现的特点,提出了数据时代档案价值实现应遵循的理念,并从“储能—赋能—释能”的视角探讨了数据时代档案价值实现的关键策略。

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长春市档案馆副馆长赵欣以《档案发现与城市共同记忆——以长春设治220年为例》为题,指出档案馆作为城市历史守夜人和历史遗产保护者,理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和使命,并以长春设治220年为例,从城市记忆角度就档案发现对历史共识的匡正、认证作用进行了解读和阐述。

甘肃省档案学会理事长、副研究馆员冯志萍以《从档案视角浅谈敦煌遗书的档案价值及其挖掘利用途径》为题,分析敦煌遗书所具备的原始性、真实性等档案属性及其凭证、历史参考等档案价值,并探讨了信息资源库构建、“丝路文化记忆”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价值挖掘利用途径。

4.png



2

2


第二场学术交流由中国档案学会监事、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沈蕾主持,中国科学院档案馆原馆长屠跃明进行点评。

山东省青岛市档案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杨来青以《文本挖掘技术在档案信息开发中的应用》为题,结合青岛市档案馆的档案管理系统和NLPIR大数据搜索与挖掘共享平台的应用案例,对文本挖掘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释。

“台湾档案管理局”档案信息组组长邱菊梅以《疫情冲击下的机关资讯策略》为题,首先介绍了应用SWOT分析工具得出机关在大规模疫情下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使用PEST分析模型建立理清问题的结构,接着提出了策略组合、策略执行、检验修正的解决方案,最后指出文档资讯将朝着数位化、远距化、云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台北科技大学文化事业发展系助理教授吴宇凡以《从文创到艺术:台湾档案的商品开发与艺术挪用》为题,介绍了文化商品开发和艺术领域中的“档案挪用”,将档案文创商品与档案馆藏信息内容的宣传进行关联,并列举了台湾实际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案例。


5.jpg

6.jpg

7.jpg


3

第三场学术交流由中国档案学会副秘书长刘峰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信息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毅进行点评。

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以《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从分析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入手,以山东省档案馆为例,从大数据融合、系统建设、利用体系、资源体系、安全体系、科技引领六个方面介绍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展望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理事林志凤博士以《GLAMR整合式信息服务行销——以世界宗教博物馆为例》为题,介绍了GLAMR的定义,并以世界宗教博物馆为例,阐述整合式信息服务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国家图书馆缩微中心副研究馆员宁三香以《数字存档工作的发展和应用——以国图数字存档工作为例》为题,阐述了数字存档技术的概念及产生背景、数字存档技术发展情况、国家图书馆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愿景。


8.jpg

9.jpg

10.jpg




4


第四场学术交流由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汉王科技副总裁王坤主持,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周耀林进行点评。

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赵文友以《开放共享  传承文明——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实践》为题,指出古籍数字化是保障文化资源安全、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矛盾的一项基础工作,提出建设“三库一平台”设想,搭建中华古籍大数据平台,开展数字人文基础研究,以更好实现资源互联开放共享。

四川省档案馆办公室主任、四川省档案学校党委书记、研究馆员徐宏以《档案冷冻杀虫移动式批处理设备集成创新研究》为题,介绍了创新性地将低温冷冻系统设备集成到中型汽车平台上,研制成一台档案冷冻杀虫移动式批处理设备,为档案低温冷冻杀虫技术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专业化新途径。

台湾嘉义大学木质材料与设计学系副教授、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理事夏沧琪以《台湾本土植物月桃叶鞘应用于修护用手工纸之研发》为题,介绍了通过月桃叶鞘的化学组成分析、纤维形态观察、制浆试验、抄造手工纸及纸张性质测定等流程,证明使用月桃叶鞘纤维混合其他浆料制作的月桃宣纸具有与市场销售宣纸相近的吸水度和耐光性。


未命名1640149582.png


本次交流会在国家档案局阜外办公区设主会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档案学会,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会员、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会员等80余人在线上参会。

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始于1992年,由中国档案学会与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每年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办。2000年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加入成为主办单位后,由两岸三会共同举办。30年来,已举办了29次会议,共35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研讨,交流论文590余篇。